top of page
back.png

6530bcaf31fab64f28818723

忠勤新村第二代—蔡秋安:窮乏年代,全村的人協力送孩子去上大學

發佈日期

2021年2月8日 星期一

更新日期

2024年1月17日 星期三

蔡秋安女士成長於台中豐原的忠勤新村。村子於民國97年拆除,荒廢多年後現已改造成休憩園區。在她的記憶中,家庭生活與兵工廠往來彷彿家人,還一起送她讀大學。長大後透過一幀老照片,她才明白家人與兵工廠血濃於水的淵源。

 
叔伯每日來往上班,最安心的眼底風景

我是家中年紀最小的,很多事情,小時候視為理所當然,長大之後才明白。

我在台中豐原的忠勤新村長大,當時兵工廠就在馬路的對面。我們這一村屬於聯勤單位,做的是後勤工作,不像有些村子是軍隊駐紮,因此可以正常的上下班。每天早上,我都看著叔叔伯伯們一起到兵工廠上班,傍晚再一起下班,從廠裡走出來。忠勤新村的兵工廠主要從事汽車保養,我有個大堂哥,因為在廠裡待久了,耳朵長年浸在機器的引擎聲中,聽力受損,但他有一雙非常會修汽車的手,可以將買來非常破舊的車,修好之後就能照常駕駛。廠裡也修砲彈。那裡的男人集結,人稱「兵工幫」。

腦海中,兵工廠、馬路、上班的叔叔伯伯,都是眷村一體的記憶。

長大後看老照片才知道,他們的確是一體的。原來,整座兵工廠來自山東青島,再一起從南京搭船過來台灣的。他們先在基隆下船,待了一陣子後被分發到台中。兵工廠的員工,從很年輕時就跟了廠長,飄洋過海在這裡落腳。過年時,我們不僅在家,更會去工廠向廠長拜年,然後拿到糖果和紅包回家。有時舉行勞軍活動,我們也一起去湊熱鬧。家裡如果有事,例如需要砍高處的樹,就會過馬路到兵工廠,找廠裡的阿兵哥來家裡幫忙。

我們整個村子是會一起送村裡孩子去上大學的。我考上大學的時候,村子裡會有一位叔叔或伯伯,到各家去收錢,之後包給我一個大紅包。村子裡的居民並不富裕,要去讀書是一項很大的負擔,村子裡的人透過這種方式鼓勵我,讓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離家讀書,而是擁有整個村的陪伴。長大以後才知道,並不是每個地方都會這樣對待自己村裡的孩子。大家不一定有血緣關係,卻是實質意義上的大家庭。村裡並不是沒有起過衝突,仍有時發生爭吵,但大部分的時間,都是雞犬相聞、互相幫忙。村裡也成立互助會,標會的時候,誰家需要哪些東西、誰家的小孩要結婚,大家都清清楚楚。


五湖四海的鄰居,味蕾將地圖一樣拓展

眷村像個大雜院,村民來自大江南北,因此大家對不同文化的包容力很強。每個村民相異的背景加起來,就變成一張地圖。在這裏我們從山東饅頭到山西麵館,什麼都能吃到。除了外省美食,也有本省人會來到村子裡販賣吃食。有一個外地人來村子裡爆米香,我們自己從家裡帶米跟糖,拿去給他爆。也會有人來賣米線糊、推著車來賣燒肉粽,或騎摩托車來賣魚。村裡也有一些本省人。從中國大陸過來的媽媽,年紀都比較大,其中幾戶的本省太太則比較年輕。多元背景的環境下,我們從小跟著鄰居吃口味截然不同的料理,味蕾也被拓展至五湖四海。


破舊籃框下,女孩的國手夢

以前我們這些孩子也都玩在一起。我們一起上學、放學後一起玩橡皮筋,玩陀螺,打籃球。村裡沒什麼娛樂,但是有一個小小的籃球場,只有籃框、網子早已不翼而飛。我籃球打得相當不錯,小時候還認真考慮想成為籃球國手。此外,男生和女生也會玩各自的。男生們喜歡到大河裡游泳,偶而會發生淹死的事件,大人都會禁止。我爸爸管我嚴,也不准我去,所以我都偷偷跟著去一下下,一聽到風聲就趕緊回家。男生們還會去偷駕駛別人的車,或者跟人打架。

我們這群女生則有自己的聚會。眷村後面有農田,我們會拿著牛奶桶,從自己家裡帶香腸,偷摘一些青菜,放在水中簡單煮過後,帶點鹽巴到田裡,拿筷子插著香腸來烤。跟現在的娛樂比起來好像挺無聊的,但當時覺得非常有滋味。我們也會去釣青蛙、挖蚯蚓,然後拿草來對青蛙來做些有點殘忍的事,我們稱之為「草霸王」。

紅磚牆,綠門扇,是眷村童年的回憶

小時候總是覺得自己的家好大,圍牆好高


無處安放的愛國思鄉情

長大了,大家離開眷村,過年時節還會回來團聚,但隨著眷村的拆除,我們也都失散了。我想起小時候看到的叔叔伯伯,身上都刺著愛國的字樣,或是國旗、黨徽。後來大陸開放探親,他們回去的時候,都必須用衣服把刺青遮好,因為對岸的意識形態早已改變。叔叔伯伯們愛國的心,也就漸漸不容於世。這些都是我後來長大到中國時發覺的,小時候常常聽大人圍在一起談論,但當時我不明白。等到我意識到這些事實,想要抓住更多那個時代的故事時,叔叔伯伯們早已不在世,年邁的爸爸也再也沒有知音,可以一起暢談這些過往。雖然如此,童年的眷村生活,那種不同腔調、不同背景的人,一起在這裡生活、彼此接納和照顧的精神,仍養成了我的人格。

家沒有了,但我還清楚記得家長什麼樣子。每家都有小院子。我們家的院子中了枇杷樹和桂圓樹,家的外圍是紅色的磚牆,小時候我喜歡爬坐在圍牆上。那時候,覺得自己的家好大,圍牆好高。長大後拿出大家一起過年的老照片看,才發現圍牆好矮呀!自己早就長高、頭都超過圍牆的高度了。以前大人講他們的事時,我們都聽得習以為常,不覺得有什麼特別。以後我要跟我的孩子講這些故事時,不知道他們會不會想要聽呢?


眷村老家沒有了,但我還清楚記得家長什麼樣子。

建築會變,但不變的是對眷村的思念和記憶

蔡秋安女士成長於台中豐原的忠勤新村。村子於民國97年拆除,荒廢多年後現已改造成休憩園區。在她的記憶中,家庭生活與兵工廠往來彷彿家人,還一起送她讀大學。長大後透過一幀老照片,她才明白家人與兵工廠血濃於水的淵源。

 
叔伯每日來往上班,最安心的眼底風景

我是家中年紀最小的,很多事情,小時候視為理所當然,長大之後才明白。

我在台中豐原的忠勤新村長大,當時兵工廠就在馬路的對面。我們這一村屬於聯勤單位,做的是後勤工作,不像有些村子是軍隊駐紮,因此可以正常的上下班。每天早上,我都看著叔叔伯伯們一起到兵工廠上班,傍晚再一起下班,從廠裡走出來。忠勤新村的兵工廠主要從事汽車保養,我有個大堂哥,因為在廠裡待久了,耳朵長年浸在機器的引擎聲中,聽力受損,但他有一雙非常會修汽車的手,可以將買來非常破舊的車,修好之後就能照常駕駛。廠裡也修砲彈。那裡的男人集結,人稱「兵工幫」。

腦海中,兵工廠、馬路、上班的叔叔伯伯,都是眷村一體的記憶。

長大後看老照片才知道,他們的確是一體的。原來,整座兵工廠來自山東青島,再一起從南京搭船過來台灣的。他們先在基隆下船,待了一陣子後被分發到台中。兵工廠的員工,從很年輕時就跟了廠長,飄洋過海在這裡落腳。過年時,我們不僅在家,更會去工廠向廠長拜年,然後拿到糖果和紅包回家。有時舉行勞軍活動,我們也一起去湊熱鬧。家裡如果有事,例如需要砍高處的樹,就會過馬路到兵工廠,找廠裡的阿兵哥來家裡幫忙。

我們整個村子是會一起送村裡孩子去上大學的。我考上大學的時候,村子裡會有一位叔叔或伯伯,到各家去收錢,之後包給我一個大紅包。村子裡的居民並不富裕,要去讀書是一項很大的負擔,村子裡的人透過這種方式鼓勵我,讓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離家讀書,而是擁有整個村的陪伴。長大以後才知道,並不是每個地方都會這樣對待自己村裡的孩子。大家不一定有血緣關係,卻是實質意義上的大家庭。村裡並不是沒有起過衝突,仍有時發生爭吵,但大部分的時間,都是雞犬相聞、互相幫忙。村裡也成立互助會,標會的時候,誰家需要哪些東西、誰家的小孩要結婚,大家都清清楚楚。


五湖四海的鄰居,味蕾將地圖一樣拓展

眷村像個大雜院,村民來自大江南北,因此大家對不同文化的包容力很強。每個村民相異的背景加起來,就變成一張地圖。在這裏我們從山東饅頭到山西麵館,什麼都能吃到。除了外省美食,也有本省人會來到村子裡販賣吃食。有一個外地人來村子裡爆米香,我們自己從家裡帶米跟糖,拿去給他爆。也會有人來賣米線糊、推著車來賣燒肉粽,或騎摩托車來賣魚。村裡也有一些本省人。從中國大陸過來的媽媽,年紀都比較大,其中幾戶的本省太太則比較年輕。多元背景的環境下,我們從小跟著鄰居吃口味截然不同的料理,味蕾也被拓展至五湖四海。


破舊籃框下,女孩的國手夢

以前我們這些孩子也都玩在一起。我們一起上學、放學後一起玩橡皮筋,玩陀螺,打籃球。村裡沒什麼娛樂,但是有一個小小的籃球場,只有籃框、網子早已不翼而飛。我籃球打得相當不錯,小時候還認真考慮想成為籃球國手。此外,男生和女生也會玩各自的。男生們喜歡到大河裡游泳,偶而會發生淹死的事件,大人都會禁止。我爸爸管我嚴,也不准我去,所以我都偷偷跟著去一下下,一聽到風聲就趕緊回家。男生們還會去偷駕駛別人的車,或者跟人打架。

我們這群女生則有自己的聚會。眷村後面有農田,我們會拿著牛奶桶,從自己家裡帶香腸,偷摘一些青菜,放在水中簡單煮過後,帶點鹽巴到田裡,拿筷子插著香腸來烤。跟現在的娛樂比起來好像挺無聊的,但當時覺得非常有滋味。我們也會去釣青蛙、挖蚯蚓,然後拿草來對青蛙來做些有點殘忍的事,我們稱之為「草霸王」。

紅磚牆,綠門扇,是眷村童年的回憶

小時候總是覺得自己的家好大,圍牆好高


無處安放的愛國思鄉情

長大了,大家離開眷村,過年時節還會回來團聚,但隨著眷村的拆除,我們也都失散了。我想起小時候看到的叔叔伯伯,身上都刺著愛國的字樣,或是國旗、黨徽。後來大陸開放探親,他們回去的時候,都必須用衣服把刺青遮好,因為對岸的意識形態早已改變。叔叔伯伯們愛國的心,也就漸漸不容於世。這些都是我後來長大到中國時發覺的,小時候常常聽大人圍在一起談論,但當時我不明白。等到我意識到這些事實,想要抓住更多那個時代的故事時,叔叔伯伯們早已不在世,年邁的爸爸也再也沒有知音,可以一起暢談這些過往。雖然如此,童年的眷村生活,那種不同腔調、不同背景的人,一起在這裡生活、彼此接納和照顧的精神,仍養成了我的人格。

家沒有了,但我還清楚記得家長什麼樣子。每家都有小院子。我們家的院子中了枇杷樹和桂圓樹,家的外圍是紅色的磚牆,小時候我喜歡爬坐在圍牆上。那時候,覺得自己的家好大,圍牆好高。長大後拿出大家一起過年的老照片看,才發現圍牆好矮呀!自己早就長高、頭都超過圍牆的高度了。以前大人講他們的事時,我們都聽得習以為常,不覺得有什麼特別。以後我要跟我的孩子講這些故事時,不知道他們會不會想要聽呢?


眷村老家沒有了,但我還清楚記得家長什麼樣子。

建築會變,但不變的是對眷村的思念和記憶

READ MORE

​發現更多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