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530bcaf31fab64f2881874e
陳慶祥:搭上最後一趟太康輪抵台 滿是野薑花香的瑠公圳中游與玩
發佈日期
2021年2月8日 星期一
更新日期
2024年1月17日 星期三
陳慶祥身為「四四南村文史工作室」負責人,對於小時候在眷村生活的記憶猶新,來自各方的口述、照片、文字歷史也都被他詳實保留下來,當陳慶祥分享用心製作的南村簡報檔案,我們也跟著他墜入舊時南村的光景。當年信義區滿片田野,遠方兵工廠不時傳來敲鐘聲響,孩子們在眷村巷弄間奔跑遊玩,戰爭的顛沛流離漸漸遠去,只剩下日常的柴米油鹽,以及對這片土地越來越深的情感。
跟著兵工廠顛沛流離 全家搭上最後一趟太康輪
爸爸20歲左右加入兵工廠,民國26年開戰後,他就從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廣西、貴州、四川跟著兵工廠不斷遷徙,我大哥在河南孝儀出生、二哥在重慶、三哥在貴陽、姊姊在青島,兄弟姊妹幾乎都在不同省份誕生。我上面還有一個哥哥,跟我一樣生在台灣,嚴格來說我有9個兄弟姊妹,但是最大的姊姊在逃到廣西的路上生病過世了。
抗戰開始時,都是兵工廠與員工先遷移,再派人通知家眷跟來,例如爸爸等待兵工廠遷到長沙之後才通知媽媽,媽媽再帶著孩子們,沿路自己搭車,或尋找其它的交通工具,想辦法抵達父親所在的縣市。眷屬們都很習慣帶著自己醃的醬瓜、醃蘿蔔、饅頭等遠行,沿途尋找交通工具,過幾年又遷到哪個縣市,等到安定後一樣再通知妻兒過來,因此那時候挑的擔子裡有時候是小孩,在大江南北間移動,母親們都很辛苦。
民國37年11月,共產黨佔據大陸之後,國民政府最後要撤退來台時,太康輪載著整個兵工廠的設備來台,除了設備外太康輪還需載運家眷,當時甲板、艙板都是用布隔著一家一家的人。我們家剛好搭到太康輪的最後一趟,抵達台灣後,太康輪在返回青島的途中沉沒。
陳慶祥全家合照。
陳家家書照。
兵工廠養活一家人 生活機能豐富有龍有駝
爸爸是河南開封人,民國前一年出生,從河南開始加入兵工廠一同遷徙,是資深的技術工僚,因此當初被分配的南村房子較大,也是在排頭第一家,是現在的眷村文物館前半邊。父親退休時是14職等,在兵工廠的工作是木工,主要是將製作砲彈前要開的模,先用木頭做出武器的原形,確認尺寸沒問題才去翻砂,因此工廠內會分翻砂部、木工所等各種不同的單位。我父親是細木工,專門做模型,所以大哥、二哥結婚時,家裡的衣櫥雕刻、五斗櫥、化妝台全部都是檜木,也都是爸爸做的,衣櫥現在還在我四哥家。我五專時候用的書包也是檜木做的,都用來裝繪圖用具。
以前從兵工廠做出來的桌子,會用烙鐵印一個廠徽。很有趣的是,以前的桌子椅子床板凳家具等,因為沒地方買,就看爸爸在哪個單位服務,如果有現成的木頭製作,做好後拿出來,然後兵工廠就會拿烙鐵印一個印記,代表從兵工廠出來的,連棺材也是這樣,任何東西都會來自兵工廠,有些不能烙印的就用噴漆的。像我自己的檯燈就是迫擊砲彈做的,我一直到現在都還在使用。
四四南村分成甲字號、乙字號、丙字號,甲字號就是現在的南山人壽大樓,乙字號是現在公民會館的所在地,丙字號已經被拆掉,變成信義國小操場的一部分。
村內的食衣住行育樂功能完整,20巷24巷28巷的巷口都有用磚砌起來的公共垃圾桶,定期軍車會來把垃圾載運到垃圾場。每個巷子的交叉口都有一個水龍頭,專門用來洗菜、洗臉、洗衣服,平常儲水也是從這裡挑到家裡的水缸。領物資的地方,就在甲字號與乙字號中間的焦炭場,可以領油、領米,那邊有公共廁所、消防水池,還有放電影的ㄇ字型鐵竿。
鄰居抱著小孩站在第一條巷子,後方可見公共水龍頭。
眷村住民在公共水龍頭前洗菜、洗碗照。
大家常說眷村是竹籬笆村,所謂的竹籬笆就是除了主建築物,前面還有一塊像院子的空地,但是住不夠了就會往外推,再用竹籬笆圍起來,就變成家家戶戶都有竹籬笆的景象。現在看到眷村文物館前的方型樹木,是以前鄰居把小樹苗種在木製的砲彈箱中,樹越長越大,樹根把炮彈木箱撐破後,也就一直以方型的樣子長大。
以前四四南村有個龍隊,都是四四兵工廠的人在舞龍,後來特意做成四十四節,光是龍頭大概重達60公斤,一般人根本拿不動,只好找全村兩、三個最高最壯體格魁武的山東大漢一起拿。其他四十四節龍身,都是聯勤技工學校的學員來操耍。他們平常都會在中山堂前面的足球場練習,兵工廠裡有飛駝籃球隊、飛駝足球隊,然後飛駝就是聯勤,駝就代表兵工廠,大門還有駱駝的標誌。
四四巨龍在總統府前演出。
兵工廠內禮堂舉辦婚宴,結束後送客照片。
瑠公圳游泳伴隨野薑花香 咕嚕馬道煤炭轉運全台灣
早期瑠公圳兩旁滿滿都是野薑花,大家都從三興國小翻牆跳到瑠公圳去游泳,可以游到接近松隆路那邊,以前沒有學標準的游泳,大家自然而然都游狗爬式。瑠公圳的水質非常乾淨,我們會在裡面摸蜆仔,或是丟個洗澡用的鋁製大盆子,就可以變成漂漂河,一路漂到松德路那邊。瑠公圳沿岸有不少民宅為了拓寬住家,就會在河道上鋪上板子變成自家院子的一部份,所以有時候要潛水經過別人院子再冒出頭來。三興國小前面有座橋,但橋離水面很近,頭無法抬起來,所以過橋前也要潛水。有時候遇到鄰居倒馬桶裡的排泄物漂浮在河上,也是潛入水中避開。大部分的孩子游泳都會集中在三興國小前,或是快要轉到五分埔的方向,約莫在兵工廠的南門處,因為那段有水泥做的河底跟河岸,如果水圳旁邊都是草,可能就有水蛇之類的生物。
南村與兵工廠之間是防砲部隊的沼澤地,一塊一塊的水漥,小孩子會把泥巴挖起來堵成一到小泥牆,把另一方的水舀過來,把水舀光後抓裡面的魚,之後再把另一邊的水舀光,抓另一邊的魚。大多抓魚都是好玩,除非抓到很大隻的鯽魚才會帶回家給媽媽煮,從小的生活跟河和沼澤相當貼近。
小孩子也會在咕嚕馬道玩,咕嚕馬道位於南村後面,從信義國中的圍牆一直到拇指山下,它是專門運媒的鐵軌。和興煤礦挖出來的媒,用鋼索拉到山腳下,再用煤車沿著咕嚕馬道經過南村後方,沿著吳興街一直推到吳興基隆路口的轉運站,再用汽車運到全省各地。車子推動的時後一直有咕嚕咕嚕的聲響,大人們推累了車子就停在一旁,小朋友調皮趁大人不注意偷偷推推看。
原來象山的前身是! 兵工廠內地圖台北巷道縮影
以前的象山我們都統稱為拇指山,長輩跟我們說過拇指山的故事,鄭成功來到台灣後,看到這座山有五個指頭,經常會吃人,告誡小孩不能去,鄭成功後來用砲彈把另外四個指頭打掉,只剩下拇指,就是現在的拇指山,也叫作象山。
從托兒所的空地往山側拍攝照片。
基本上靠基隆路側,屬於聯勤兵工廠的行政部門,靠松德路側,屬於裝填火藥、製作物品的地方,過了仁愛路就是所謂的武擊場,陸軍武擊保留場,國父紀念館前面以前是一條鐵軌,從華山車站過來的鐵路,從延吉街延伸過來,到了兵工廠與武擊場中間,兩個單位合用這條鐵路,運送火藥、軍車等等。以前越戰打壞的軍車,用船運到基隆港後,坐火車運到華山,再轉車來武擊場後,從武擊場運出來堆置到現在的中強公園。中強公園靠近山邊的洞,就是靶坑,還可以看到彈孔,當年全台北的大學、高中都在這邊打靶。以前國軍部隊也會跳入滿是花草的排水溝,從三張犁一路演習到中強公園。
現在的國際會議中心,以前是東、西、南村都分不到的人們居住的,位於兵工廠內的角落。我很多信義國小的同學住在這邊,放學回家是要走進兵工廠內的,這一批居民,現在被安置到吳興街600巷的山坡上。
軍職的人居住於四四西村,包括廠長、副廠長、主任等;東村與南村都是所謂的技術工僚。以前兵工廠有不同方位的門,西村的人都走西門進出,東村與南村的人走南門進出。兵工廠的邊緣,可以看到一棟一棟的小房子,那是裝填室,裝填火藥的地方必須地處偏僻,以免爆炸的話波及到其他人。
兵工廠內的道路與名稱,就像是台北市道路的微型縮小版,開封街、漢口街等都一樣。兵工廠內一般人無法進出,需要在職的家人帶領,或是看表演時會進去到裡面的中山堂看藝工大隊演出。
兵工廠鳥瞰地圖。
員工於兵工廠倉庫前合影。
陳慶祥身為「四四南村文史工作室」負責人,對於小時候在眷村生活的記憶猶新,來自各方的口述、照片、文字歷史也都被他詳實保留下來,當陳慶祥分享用心製作的南村簡報檔案,我們也跟著他墜入舊時南村的光景。當年信義區滿片田野,遠方兵工廠不時傳來敲鐘聲響,孩子們在眷村巷弄間奔跑遊玩,戰爭的顛沛流離漸漸遠去,只剩下日常的柴米油鹽,以及對這片土地越來越深的情感。
跟著兵工廠顛沛流離 全家搭上最後一趟太康輪
爸爸20歲左右加入兵工廠,民國26年開戰後,他就從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廣西、貴州、四川跟著兵工廠不斷遷徙,我大哥在河南孝儀出生、二哥在重慶、三哥在貴陽、姊姊在青島,兄弟姊妹幾乎都在不同省份誕生。我上面還有一個哥哥,跟我一樣生在台灣,嚴格來說我有9個兄弟姊妹,但是最大的姊姊在逃到廣西的路上生病過世了。
抗戰開始時,都是兵工廠與員工先遷移,再派人通知家眷跟來,例如爸爸等待兵工廠遷到長沙之後才通知媽媽,媽媽再帶著孩子們,沿路自己搭車,或尋找其它的交通工具,想辦法抵達父親所在的縣市。眷屬們都很習慣帶著自己醃的醬瓜、醃蘿蔔、饅頭等遠行,沿途尋找交通工具,過幾年又遷到哪個縣市,等到安定後一樣再通知妻兒過來,因此那時候挑的擔子裡有時候是小孩,在大江南北間移動,母親們都很辛苦。
民國37年11月,共產黨佔據大陸之後,國民政府最後要撤退來台時,太康輪載著整個兵工廠的設備來台,除了設備外太康輪還需載運家眷,當時甲板、艙板都是用布隔著一家一家的人。我們家剛好搭到太康輪的最後一趟,抵達台灣後,太康輪在返回青島的途中沉沒。
陳慶祥全家合照。
陳家家書照。
兵工廠養活一家人 生活機能豐富有龍有駝
爸爸是河南開封人,民國前一年出生,從河南開始加入兵工廠一同遷徙,是資深的技術工僚,因此當初被分配的南村房子較大,也是在排頭第一家,是現在的眷村文物館前半邊。父親退休時是14職等,在兵工廠的工作是木工,主要是將製作砲彈前要開的模,先用木頭做出武器的原形,確認尺寸沒問題才去翻砂,因此工廠內會分翻砂部、木工所等各種不同的單位。我父親是細木工,專門做模型,所以大哥、二哥結婚時,家裡的衣櫥雕刻、五斗櫥、化妝台全部都是檜木,也都是爸爸做的,衣櫥現在還在我四哥家。我五專時候用的書包也是檜木做的,都用來裝繪圖用具。
以前從兵工廠做出來的桌子,會用烙鐵印一個廠徽。很有趣的是,以前的桌子椅子床板凳家具等,因為沒地方買,就看爸爸在哪個單位服務,如果有現成的木頭製作,做好後拿出來,然後兵工廠就會拿烙鐵印一個印記,代表從兵工廠出來的,連棺材也是這樣,任何東西都會來自兵工廠,有些不能烙印的就用噴漆的。像我自己的檯燈就是迫擊砲彈做的,我一直到現在都還在使用。
四四南村分成甲字號、乙字號、丙字號,甲字號就是現在的南山人壽大樓,乙字號是現在公民會館的所在地,丙字號已經被拆掉,變成信義國小操場的一部分。
村內的食衣住行育樂功能完整,20巷24巷28巷的巷口都有用磚砌起來的公共垃圾桶,定期軍車會來把垃圾載運到垃圾場。每個巷子的交叉口都有一個水龍頭,專門用來洗菜、洗臉、洗衣服,平常儲水也是從這裡挑到家裡的水缸。領物資的地方,就在甲字號與乙字號中間的焦炭場,可以領油、領米,那邊有公共廁所、消防水池,還有放電影的ㄇ字型鐵竿。
鄰居抱著小孩站在第一條巷子,後方可見公共水龍頭。
眷村住民在公共水龍頭前洗菜、洗碗照。
大家常說眷村是竹籬笆村,所謂的竹籬笆就是除了主建築物,前面還有一塊像院子的空地,但是住不夠了就會往外推,再用竹籬笆圍起來,就變成家家戶戶都有竹籬笆的景象。現在看到眷村文物館前的方型樹木,是以前鄰居把小樹苗種在木製的砲彈箱中,樹越長越大,樹根把炮彈木箱撐破後,也就一直以方型的樣子長大。
以前四四南村有個龍隊,都是四四兵工廠的人在舞龍,後來特意做成四十四節,光是龍頭大概重達60公斤,一般人根本拿不動,只好找全村兩、三個最高最壯體格魁武的山東大漢一起拿。其他四十四節龍身,都是聯勤技工學校的學員來操耍。他們平常都會在中山堂前面的足球場練習,兵工廠裡有飛駝籃球隊、飛駝足球隊,然後飛駝就是聯勤,駝就代表兵工廠,大門還有駱駝的標誌。
四四巨龍在總統府前演出。
兵工廠內禮堂舉辦婚宴,結束後送客照片。
瑠公圳游泳伴隨野薑花香 咕嚕馬道煤炭轉運全台灣
早期瑠公圳兩旁滿滿都是野薑花,大家都從三興國小翻牆跳到瑠公圳去游泳,可以游到接近松隆路那邊,以前沒有學標準的游泳,大家自然而然都游狗爬式。瑠公圳的水質非常乾淨,我們會在裡面摸蜆仔,或是丟個洗澡用的鋁製大盆子,就可以變成漂漂河,一路漂到松德路那邊。瑠公圳沿岸有不少民宅為了拓寬住家,就會在河道上鋪上板子變成自家院子的一部份,所以有時候要潛水經過別人院子再冒出頭來。三興國小前面有座橋,但橋離水面很近,頭無法抬起來,所以過橋前也要潛水。有時候遇到鄰居倒馬桶裡的排泄物漂浮在河上,也是潛入水中避開。大部分的孩子游泳都會集中在三興國小前,或是快要轉到五分埔的方向,約莫在兵工廠的南門處,因為那段有水泥做的河底跟河岸,如果水圳旁邊都是草,可能就有水蛇之類的生物。
南村與兵工廠之間是防砲部隊的沼澤地,一塊一塊的水漥,小孩子會把泥巴挖起來堵成一到小泥牆,把另一方的水舀過來,把水舀光後抓裡面的魚,之後再把另一邊的水舀光,抓另一邊的魚。大多抓魚都是好玩,除非抓到很大隻的鯽魚才會帶回家給媽媽煮,從小的生活跟河和沼澤相當貼近。
小孩子也會在咕嚕馬道玩,咕嚕馬道位於南村後面,從信義國中的圍牆一直到拇指山下,它是專門運媒的鐵軌。和興煤礦挖出來的媒,用鋼索拉到山腳下,再用煤車沿著咕嚕馬道經過南村後方,沿著吳興街一直推到吳興基隆路口的轉運站,再用汽車運到全省各地。車子推動的時後一直有咕嚕咕嚕的聲響,大人們推累了車子就停在一旁,小朋友調皮趁大人不注意偷偷推推看。
原來象山的前身是! 兵工廠內地圖台北巷道縮影
以前的象山我們都統稱為拇指山,長輩跟我們說過拇指山的故事,鄭成功來到台灣後,看到這座山有五個指頭,經常會吃人,告誡小孩不能去,鄭成功後來用砲彈把另外四個指頭打掉,只剩下拇指,就是現在的拇指山,也叫作象山。
從托兒所的空地往山側拍攝照片。
基本上靠基隆路側,屬於聯勤兵工廠的行政部門,靠松德路側,屬於裝填火藥、製作物品的地方,過了仁愛路就是所謂的武擊場,陸軍武擊保留場,國父紀念館前面以前是一條鐵軌,從華山車站過來的鐵路,從延吉街延伸過來,到了兵工廠與武擊場中間,兩個單位合用這條鐵路,運送火藥、軍車等等。以前越戰打壞的軍車,用船運到基隆港後,坐火車運到華山,再轉車來武擊場後,從武擊場運出來堆置到現在的中強公園。中強公園靠近山邊的洞,就是靶坑,還可以看到彈孔,當年全台北的大學、高中都在這邊打靶。以前國軍部隊也會跳入滿是花草的排水溝,從三張犁一路演習到中強公園。
現在的國際會議中心,以前是東、西、南村都分不到的人們居住的,位於兵工廠內的角落。我很多信義國小的同學住在這邊,放學回家是要走進兵工廠內的,這一批居民,現在被安置到吳興街600巷的山坡上。
軍職的人居住於四四西村,包括廠長、副廠長、主任等;東村與南村都是所謂的技術工僚。以前兵工廠有不同方位的門,西村的人都走西門進出,東村與南村的人走南門進出。兵工廠的邊緣,可以看到一棟一棟的小房子,那是裝填室,裝填火藥的地方必須地處偏僻,以免爆炸的話波及到其他人。
兵工廠內的道路與名稱,就像是台北市道路的微型縮小版,開封街、漢口街等都一樣。兵工廠內一般人無法進出,需要在職的家人帶領,或是看表演時會進去到裡面的中山堂看藝工大隊演出。
兵工廠鳥瞰地圖。
員工於兵工廠倉庫前合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