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back.png

68d39355b49c060a4e579d7f

黃富嶺|甘蔗田裡的童年:想起來都會微笑的大鵬六村日常

發佈日期

2025年9月24日 星期三

更新日期

2025年9月24日 星期三

 

如果把童年摺疊成幾張底片,黃富嶺會先選一張院子:南部的日頭落在矮牆上,影子從門口一路爬進屋。那是一戶在高雄岡山的大鵬六村士官眷舍,前面有小庭院,屋頂是舊式石棉瓦;遇到颱風或大雨,瓦縫總會滲下幾條水痕,像在屋內畫出季節的曲線。


家裡六口人,父母與四個兄弟。南部眷舍往往比北部大一些,住在士官房已經是相當不錯的待遇;但對孩子來說,家的尺度其實是由桌邊的飯與院子裡的風決定的。中午若父母還沒下班,鄰居伯伯或嬸嬸就會把他們招進家門:「先吃!」整條巷子像一個沒有圍牆的大戶人家。大人的身影,常常是從巷口走進來的。有人提著剛做好的香腸來串門,叫你幫忙嘗味道;有人端著半鍋熱湯說「做多了,分你一碗」。吵嘴也有,卻不隔夜。第二天見面,一樣點頭招呼,眷村的關係像細密的織物,誰也不是孤單的。


放學後,整個眷村變成孩子們的王國。跳橡皮筋、打尪仔標成為每日的風景;再往屋後走,是甘蔗田與水圳,男孩子們最拿手的把戲叫「吊青蛙」。他們不只和本村孩子玩,也和隔壁村、同校同學混在一塊兒,等天色一暗,一群群影子就從巷口散開,朝各自的門牌跑去。

軍隊的節奏偶爾會闖進孩子的世界。演習時,阿兵哥會在甘蔗田搭帳篷,口渴或想吃點心,就託這些「小蜜蜂」跑腿。黃富嶺笑說,那時候幫人買東西能換零用錢或一塊小點心;小時候反而最期待阿兵哥來村子演習。


到了年節,家家戶戶灌香腸、風乾臘肉,熱氣在巷口交纏;因為各省份的人都在這裡落腳,餐桌上常冒出不同口味的家常菜,做多了就提著鍋盆去隔壁分食,孩子們則圍著桌邊等一聲「可以吃了」。那是最甜的一種等待。


童年的院子不只裝得下家人,也裝得下規矩。母親很嚴,晚上幾點前一定要回家;白天可以跑、可以玩,但天黑要準時報到。這種「界線」在當時並不稀奇,卻讓孩子學會分寸:巷口是朋友的世界,家門內是自己的宇宙。


他也有幾張珍藏的相片。小庭院、矮牆、兄弟們略顯拘謹的站姿,牆面上斑駁的光影像一種會呼吸的記號。拆屋那年他沒回去看,倒是兄長拍下了過程。後來每次翻看照片,他都會把時間往回折一點,好像能聽見遠處有人喊他回家吃飯。


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大鵬六村,他說那是「美好的童年回憶」。美好不代表沒有缺口,而是在有縫的屋檐、有洞的球鞋裡仍然有光。光是同伴一起奔跑時腳下揚起的塵土,是老鄰居端來的那碗熱湯,是母親守住的門禁與父親替你綁緊的鞋帶。

 

READ MORE

​發現更多

bottom of page